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如今偏远山区农村或还有之,一般地方已不多见。
一直到如今,农村多数人家做饭还是用大锅大灶。
冬天,做完饭,趁灶膛里的火还没有化成灰烬,把它扒出来,放到火盆里,要一边放一边用脚或灰耙压实,一家人一天的取暖就靠它了。
一般一个火盆都配有一个扒火铲,铁制,用来把不断烬化的灰拨开,露出火来供人取暖。
如果晚上火用不完,还可以压实,第二天早晨把上面的灰倒掉,下面的火在充分接触空气后又是红红的一盆,是真正的“死灰复燃”
。
火盆的功用第一当然是取暖,“快来烤烤火”
,是冬天招呼客人的第一句话。
其次是充当热源,大人做活用的烙铁、牙刀子,都要在火盆里加热,孩子们可以在火盆里烧豆包,烧土豆。
把土豆埋在火盆里,耐心地等着,看到几股灰柱从火盆中腾起,那是土豆“放屁”
了,赶紧把它翻过来再埋好,等到再一次“放屁”
,就是烧好了,口味不次于烤地瓜。
火盆旁还是一个聚居处,几个人把手搭在火盆沿上,一边烤火一边唠嗑。
火盆是家里的老人天天守着的东西,小猫小狗也天天围着火盆转。
老头老太太点烟对火,也从火盆里取火种。
爱喝酒的老汉,往往在吃饭前把酒壶往火盆上一放,转眼间酒就热乎了。
民间歌谣中把整天守着火盆的人形容成为有福之人:“老太太,小媳妇儿,一个一个有福人儿;不做饭,不淘米儿,坐在炕上烤火盆。”
过去,火盆还是刁婆婆虐待儿媳妇的“武器"。
刁婆婆总嫌儿媳妇不干活,就用火盆里的火炭去烫童养媳,火盆记载了旧时童养媳的悲痛和苦难,火盆还是祛除霉运的方式,有点迷信,不过,这些都已成为了过去。
我们中国人很讲究吃,煎、炒、焖、蒸、炸,花样百出,然而,最让我难忘的还是童年时候在村子里的美味。
烧花生。
小时候吃过的烧花生永远是那么香,我常常怀念那个味道。
上村里的小伙伴,围着一盆取暖的炭火,随手丢一把花生进去,便能听到它们断断续续发出的“噼噼啪”
的声音,约莫一分钟后,便可捞出香喷喷的烤花生。
拿起一颗烤花生,用嘴轻轻吹一把,一来吹去火灰,二来没有那么烫,再用两拇指用力一掰,随着“啪”
的一声,一股带着烧焦味道的花生仁的香味穿过鼻孔,刺激着你的味蕾,那叫一个幸福!
虽然吃完花生手指头黑黑的,但内心的满足与快乐却超越了一切。
烧番薯。
虽然现在的街边上也有很多卖烤番薯的,但我再也找不到童年时的乐趣了,毕竟“烤”
和“烧”
是两种不一样的方式。
小时候,挖完番薯,总会约上几个小伙伴到地里去,就地“起锅”
——找来一些干柴升起火堆,把番薯放在火堆边上就可以静静地等吃了。
几双带着童真的眼睛紧紧盯着火堆,仿佛几只极度饥饿的小鹿盯着食物,脖子伸得长长的,唯恐闪烁的火光将它们突然吞噬掉。
番薯一熟就忍不住开吃了。
拎起一个番薯,在手里来回打滚几下,纵然烫感非常,可总也抑制不住贪吃的欲望。
尤其在剥开烧焦的皮,金黄色的或紫红色的番薯冒着热腾腾、香喷喷的白气的时候,那才叫诱人哩。
他们都是草根出生,凭自己的努力走上仕途,但一个清廉,一个腐败,于是一见面就成了格格不入的对手...
周胜利大学毕业后,因接收单位人事处长的一次失误延误了时机,被分配到偏远乡镇农技站。他立志做一名助力农民群众致富的农业技术人员,却因为一系列的变故误打误撞进入了仕途,调岗离任,明升暗降,一路沉浮,直至权力巅峰...
普通人只要有机会,也可以封侯拜相。看王子枫一个普通的小人物,如何抓住机会搅动风云。每个人都可能是千里马。...
官场如战场,尔虞我诈,勾心斗角,可陆浩时刻谨记,做官就要做个好官,要有两颗心,一颗善心,一颗责任心。且看陆浩一个最偏远乡镇的基层公务员,如何在没有硝烟的权利游戏里一路绿灯,两袖清风,不畏权贵,官运亨通。...
要想从政呢,就要步步高,一步跟不上,步步跟不上,要有关键的人在关键的时刻替你说上关键的话,否则,这仕途也就猴拉稀了...
十级官路,一级一个台阶。刘项东重生归来,从乡镇城建办主任起步,把握每一次机会,选对每一次抉择,一步步高升。穷善其身,达济天下。为民谋利更是他的追求。小小城建办主任,那也是干部。且看刘项东搅动风云,在这辉煌时代里弄潮而上,踏上人生巅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