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也就是说,游走和对话,共同构成了《庄子》的书写方式,编织了《庄子》。
对于《庄子》中的对话,尤其是庄子与惠子的对话,人们已经说得很多。
《庄子》,正像是一张蹦蹦床--还是那种特舒服、特好玩的蹦蹦床--什么人跳上去,都能蹦达出自己的花式来。
这里就不追随、重复那些议论和思想了。
但有一个细节,我想,也许不是完全无聊和无趣的。
庄子的文章,机警、恍惚之中,往往掩藏着一种严肃的氛围,让人感到某种由于深刻、抽象,而带来的沉重与沉闷,然而一到庄子跟人说话,节奏和格调即刻变了,变得有些轻松、轻快,甚至有一种挥洒自如的俏皮、油滑和愉悦起来。
"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秋水》)是这样,"
庄子行于山中"
(《田木》)也是这样。
庄子之楚,跟骷髅开头说的话,更是充满了莎士比亚式的智趣与谐趣。
这也许就是真实庄子的某一面吧。
一个严肃思考、作文的人,在实际生活中,倒有可能是个轻松、搞怪的人。
就像一个在舞台上风趣不断的小品演员,面对镜头采访,流露的,却常常是深沉、平静的另一面。
这,也许就是生活的辩证法。
据说,庄子活了83岁,这是个吓人的年纪。
没办法,推断的年龄,都这么长寿。
如此漫长的有涯,不知道孤独的庄子,是怎么打发的。
对话,跟人对话,跟鱼对话,跟骷髅鬼魂对话,说起来,也许还真是个不错的消遣方式。
从这个角度说,《庄子》,也是一部对话体的哲学著作。
冥想
关锋评说庄子,有句闲话,"
他(指庄子)和他同时代的人比较起来,是问题想得很多也想得很复杂的思想家之一"
(《庄子内篇译解和批判》,转引自《十家论庄》)
庄子想的很多,他在想什么?
我们绕个弯,来回答这个问题。
庄子的生卒年,现在一般取马叙伦先生的说法,即公元前369年-286年。
我们来看看,在这段时间,在庄子的有生之年,在中国的战国中期,发生过一些什么样的事。
"
到公元前354年,大国间的战争便爆发了。
"
(杨宽《战国史》,上海人民出版社342页。
以下史料主要取自杨宽《战国史》,不另注。
)
按照推断,公元前354年,庄子已是个15岁的少年。
性格嚣张的林飞扬走马上任镇委书记当天就得罪了顶头上司,让大领导颜面无存,差点被就地免职,且看这个嚣张到骨子里的家伙如何凭借孙子兵法和三十六计勇闯重重危机,智破层层陷阱,在官场上混得风生水起,扶摇直上…...
周胜利大学毕业后,因接收单位人事处长的一次失误延误了时机,被分配到偏远乡镇农技站。他立志做一名助力农民群众致富的农业技术人员,却因为一系列的变故误打误撞进入了仕途,调岗离任,明升暗降,一路沉浮,直至权力巅峰...
他们都是草根出生,凭自己的努力走上仕途,但一个清廉,一个腐败,于是一见面就成了格格不入的对手...
官场如战场,尔虞我诈,勾心斗角,可陆浩时刻谨记,做官就要做个好官,要有两颗心,一颗善心,一颗责任心。且看陆浩一个最偏远乡镇的基层公务员,如何在没有硝烟的权利游戏里一路绿灯,两袖清风,不畏权贵,官运亨通。...
朝中无人莫做官,重活一世的秦毅不是这样认为。机遇来自于谋划,时时为朝前铺路,才能高官极品!上一世,含冤入狱,前途尽毁,孤独终老。这一世,从救省城下来的女干部开始,抓住每一个机遇,加官进爵,弥补遗憾,扶摇直上九万里!...
阴错阳差中,仕途无望的宋立海认识了神秘女子,从此一步步走上了权力巅峰...